作者:逊敬
初识肉丛蓉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十一
初春四月的黑夜,营区远处忽然响起信号弹,红绿色的曳光,在高空划出两条光彩夺目的线条!部队立即派人去搜查。可是,寻了许久,根本找不到可疑人员。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,部队疲于应对。为确保边防安全,上级领导决定要彻底查清这件事情。我团为各营划分了搜查区,要求一定要查到原因。
接到任务后,营长程彦发迅速组织了个小分队,我也有幸加入。拂晓,营长就带我们出发了。戈壁滩的地形,看起来很近的地方,走起来却很远。我们一路疾行,下午两点,才到达飞起信号弹的大概地带。营长把这里划分成几片,组成三个小组,每组负责一片地域,仔仔细细地认真查找。大家时而躬身,时而匐伏,不放过任何可疑点。太阳慢慢下落,夜幕悄悄降临,仍然没有发现线索。营长召集大家围成一圈,总结寻找中的经验教训,确定趁着十六的月光,亮起手电筒继续寻找。凌晨六点多,我发现了一个铁制的小圆筒,里边黑黑的,有火药爆破后的烟味。我们营长是抗战老兵、华东二级人民英雄,战斗经验十分丰富。他认真观察后断定:这是外敌投放的一种信号弹,弹体内装有定时发射装置,既可空投,也可派潜伏人员安放。
情况弄清了,大家高兴地踏上了返程。走了没多久,大家觉得又累又饿,带的干粮和水昨晚已经吃光喝光,营长鼓励大家,忍耐着前进!突然一股香味随风飘来,沁人心脾,奇香无比!
“哪里来的这股奇香?”大家四处寻找起来,发现沙滩上有个隆起的小沙包,扒开一看,一棵萝卜粗的植物正欲破土而出。大家高兴地向下挖起来,越挖越深,挖到一米多时才看到根底,是寄生在梭梭柴上长出来的。
“这是什么呢?”
就在大家惊讶不已时,我突然想到书上讲的肉丛蓉,马上喊了出来:“根据书上记载,此物号称沙漠人参,具有极高营养滋补价值!”大家听了很高兴,问道:这一棵营养相当于几个馒头?我瞎猜了一下说:拇指那么大一块,大概相当于一个馒头吧!营长听后高兴地把它切成小块,先给每人分食了一块。大家说,这已经相当于每人吃了两个馒头了,剩下的还有好多呢!大家让营长多吃一块,营长说,你们年轻,饭量大,应该你们吃。大家让来让去,谁都不好意思多吃。最后营长说,个头大的饭量大,身体瘦的缺营养,让他们多吃些如何?大家一致同意,个头高的和身体瘦的只好不客气地又吃起来。这时,有人在附近又发现了三棵,两棵长一米左右,一棵竟长达一米九多。大家高兴地又分吃了两棵。营长要求把最长的一棵带回去,交给上级有关部门,看看是不是最大的。小分队高高兴兴地回到驻地。夜里,许多人流起了鼻血,吃得多的,头发也开始掉了下来,他们直喊:“这营养也太丰富了啊!”营长赶忙找军医处理,大家哈哈大笑着说,想不到我们好心办了坏事!那棵最长的丛蓉,经过层层上送,最后还送到了北京解放军总后勤部,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几位老帅都参观过。
大漠的空旷和丛蓉的奇香,可能是浩翰戈壁的两大特色,使人难忘!
有一位从腾格里大沙漠边的民勤县入伍的军人,一直留迹于大漠的这两大特点,当他晋升为管理处长时,部队调到杭州。人们常说,到了天堂,忘了爹娘。但他难忘家乡大漠的空旷和丛蓉的奇香,通过各种关系,又调回驻大戈壁的单位。我赠他了一首打油诗,题目是《游子难忘是故乡》—
不恋苏杭是天堂,百计托人返边疆。
江南日炎湿难耐,何如大漠千秋凉。
客稠轻吟需细语,大漠放歌任粗旷。
万花争艳不足看,丛蓉一株千里香。
祖国寸土都可爱,游子难忘是故乡!
投怀的黄羊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十二
五月,我正在集训队学习。一天早晨,队里突然接到搜索越境潜伏之敌的命令!部队立即出发,赶到指定地带时已是中午,其他分队也已到达。搜索开始了,大家警惕地观察着每块洼地,每丛骆驼刺。撒网式搜查,把敌特惊呆了,他们找了个空隙,越国界而去。我们站在国境线内,遗憾地望着溜走的目标,最后只好悻悻回返。
刚走了不一会,狂风就刮了起来,土尘夹杂着沙砾,搅得天昏地暗,看不清方向,站不稳脚跟。马队长只好要求大家选块洼地,背风坐了下来。狂风不停地刮着,半个小时后,不仅没停,反而越刮越凶。远处,乌黑的沙雾,像一道道墙似的压了过来。我们只好死死地趴在沙坎下,一动也不敢动,似乎只要一晃动,就会被狂风卷跑。忽然,一个物体踏着我的头顶而过,接着又一个飞了过去。“这是什么呀?"
待到后边又一只踏到我的头顶时,我好奇地一伸手,抱在了怀里。觉得牠有着软绵绵的身子,蹬着四个蹄子拼命挣扎,鼻孔里呼呼地喘着粗气。“我抱到黄羊了!”有人高喊。这时,我才意识到,撞进我怀里的,原来是只黄羊!
风慢慢小了,沙尘也已退去,我们抱住黄羊的几个战友,吃惊地看着这毛茸茸的傢伙,黄黄的身子,大大的眼睛,双腿在我们怀中,还不停地乱蹬。大家站起来,望着边防线分折,逐渐弄清,黄羊是当时戈壁上的重要野生动物,牠们为了觅食,经常在国界线内外奔走。今天,牠们可能是从北方过来,向南觅食,不巧,遇上了这场沙尘风暴。由于沙尘迷眼,被狂风吹着跑过这块洼地,不知不觉落在了我们的怀里。有人望着这肉乎乎的小傢伙喊道:“这东西大概有四十斤左右吧?带回去就是一顿美餐!”可看着牠那惊恐的样子,大家觉得心疼,商量了一下,都一松手,小傢伙腾地蹦出老远,飞快地跑了!我们也唱起嘹亮的歌声,踏上返回驻地的路程。
绳拉的锅灶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十三
初夏,我到团集训队参加集训。一天,团长朱琦来到队里,马忠诚队长已带着十几位同志在那里迎接。马队长通知要我也到场。团长递给我几本线装书说:“我们的右边横亘着巴丹吉林沙漠,这里,还有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,缺乏详图,敌军能不能通过这片沙漠穿插过来?我们没有勘察过。因此,要组织个小分队进去看看,现在能找到的资料,就是这些地方志和古人的记载,书中都是文言文,不好懂,听说你的古文功底可以,所以,你也加入小分队!”
我表示坚决完成任务!小分队是马队长带领,临行前团长动员说:巴丹吉林沙漠,面积达4.92万平方公里,有许多从未有人去过的地方。我国境内一些通敌人员,常以这里为掩护,伺机越境,那敌军侦查分队会不会通过这里过来?敌军大部队有无从这里过来的可能?都亟需弄清!祝你们胜利完成任务!之后,给小分队每人配了两壶水,几峰骆驼背着粮油锅盆和几囊水,一起上路了。
随着欢快的歌声,我们一个上午就深入沙漠近二十华里,放眼四望,到处是波浪般的沙海和绵延无尽的沙丘,在阳光的照耀下,波光粼粼,蔚为壮观。
该做午饭了。大家从骆驼上卸下行军锅和压缩饼干,找来一些干枯的骆驼刺和红柳枝,想烧点水喝。我和炊事员等迅速取出行军锹开挖锅灶,但是松软的黄沙,铲出一锹,周围的沙马上流下,挖出多少,流下来多少,锅灶根本挖不成。大家想拣些大石头来支锅,可是,茫茫四周,黄沙连着黄沙,连块鹅卵石也找不到,怎么办?我建议解开背包,用两根背包绳拴在行军锅的两个耳朵上,由两个战士从两边分别把锅拉起来,锅底下有了空隙,火就烧了起来。于是,我们密切分工,找柴的像大海捞针般地四周寻找能燃烧的杂草或骆驼刺枝;烧火的同志小心翼翼地向灶内添柴;两个拉绳的战士用力拉着绳子,忍耐着头顶的骄阳暴晒和胸前的灶火炙烤。半锅水终于开锅,大家每人盛上半碗,掏出压缩饼干吃着、喝着,尽管呼呼的风声而扬起的飞沙,不一会就落满我们的瓷缸,但是所有困难都掩盖不住我们创造新灶法的喜悦!
遂打油记之:
千里大漠尽黄沙,
难寻石块如拳大。
野营锅灶难支起,
只好两人用绳拉!
飞滚的沙丘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十四
进入巴丹吉林沙漠的第二天上午,小风逐渐变成大风,大风又突然变成暴风,怒吼的风声,搅起漫天黄沙,吹得天昏地暗,远处隆隆的雷鸣也开始响了起来。“不好!沙尘暴来了,快些卧倒!”
这时,带来的骆驼突然狂奔到一个沙丘下。我从书上知道,骆驼在沙漠里是最有经验的,急忙招呼大家紧跟骆驼卧倒躲避。
我们手搭凉篷,遮挡风沙,放眼远眺。浓雾间,只见满地的沙丘,像泥丸一样,纷纷飞滚向前,如万马奔腾,千山飞移。不一会,我们和骆驼身上也落满了厚厚的积沙,把全身都埋了起来。只见,骆驼摇摇身子,把尘沙抖下,半跪起来,趴到新的沙层上。我们也学看它的样子,抖抖身子,甩掉身上的积沙,一个伏卧撑,也卧到新的沙层之上。沙丘不停地翻滚,黄沙暴雨般落下。但是,很奇怪,我们身旁的沙丘,却丝毫没有移动。我用力地扒着身下的积沙,终于发现几根草叶,不由地想起书上说:沙漠里的沙丘有两种,一种是纯沙的,风一吹流沙就会翻动;有一种是有草丛骆驼剌或红柳的,风吹时它们就不流动。后一种沙丘可以连结成岭,潜逃人员可以沿着这种地形逃逸,敌军也可沿这种地形入侵。
风停了,我把这事记在笔记本上,并写下一首打油诗一
浩瀚大漠无际涯,
沙丘如豆遍地撒。
疾风袭来滚纷飞,
犹如千军与万马。
呼啸奔腾向前去,
翻江倒海萧气杀。
尘中抽刀挥利剑,
吹角连营映彩霞。
沙漠里的珠峰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十五
我们在沙漠中艰苦地行进着,翻过一个沙丘又一个沙丘,穿过一片波浪式沙滩又一个沙滩。不管多苦多累,我们都在自制的地图上,精细地标出它的方位、特点、以及军事作用。
走着走着,隐约看到前边有座高峰,“这沙漠里还有山啊?"大家顿时来了兴趣,脚下的速度,也快了起来。中午,我们终于来到了山下,仰面望去,巍峨的高山,直入云端,山坡下,散落着沙棘、红柳、梭梭柴等沙生植物。但是,整座高峰,却完全是沙子堆彻起来的。我拿出书来查了一下,原来此沙山有个名字叫“必鲁图"沙峰,高度竟在6611米以上,地面净高589米多,是世界上沙漠中最高的沙峰。是名符其实的沙漠中的“珠穆朗玛峰”!
“这可真是沙漠战斗中的制高点啊!”我拿出自制的地图开始标画,大家也用沙漠追匪等战例,设想着在这里和入侵敌军的战斗情境。这时,一只拇指大的小动物从我脚下窜过,大家顿即高兴地围了上来,只见这是一只老鼠样的东西,尖嘴长须,只是两只耳朵特别硕大,大风一起,它的两耳马上在头前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盾牌,挡在身前,这可能是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进化,我们情不自禁地感叹起来!
中午,天气越来越热,我们坐在沙滩上吃着压缩饼干,拿起水壶,小心品抿了几口,便坐在滚烫的沙漠上稍憩。忽然看沙窝里躺着一个人,我们赶忙过去,看到他穿着公安服装,人已休克,但气息尚存。我们拿水给他灌了几口,他很快就清醒了。原来,他是文殊沟一个劳改农场的公安人员,因追一个盗窃文物的嫌犯,跑到了这里,没想到路上断水了。他让另一人回去取水,仅有的一壶水留给了他,自己继续搜查,结果今天因断水倒在了这里!这位公安的叙述,使我们更感到弄这个沙漠的重要。如果敌从这里派小股人员进袭,地形地貌是很有利的。
于是,我们约他同行,一起向峰顶爬去。松软的沙子,一脚踏上去,陷下老深,几乎是往上走一步往下滑半步。在山体上有许多波浪纹式的旋涡,公安人员不时地向其望去,但是黄沙形成波浪陡如峭壁,很难看到后边的物体。那些巨大的旋涡内沙峦起伏,更难看清里边的隐藏物。据此,我们更加了解和把握了如果两军在此作战所需关注的战场状况。
头顶的骄阳越来越热,脚下的沙坡更是热得烫人,呼吸也困难了起来,人人感到,像闷在了一个热窖中行走!我们咬紧牙关互相激励着,不停地向高峰爬去。傍晚,我们终于爬上了峰顶,放目远眺,千里沙海一览无余。千百万个沙丘,散落在万顷沙波上,猪状、牛状`、驼状、草剁状,千奇百怪,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。突然,大风呼啸,黄沙遮天蔽日,沙丘像滚起的大球,纷纷向前翻滚,犹如翻江倒海,万马奔腾。我趴在沙窝里,记录着这一景观,设想着它在反侵略战争的各种可能。
日暮,风小了,我们从沙窝中爬出,举起望远镜,惊奇地发现,沙峰下竟有几个小湖泊,有的周边是白白的盐碱,有的岸边却长着一圈密密的苇草,飞鸟正掠空飞翔。“下去就有水了!”我们坐在峰顶,把所有的水喝光,饱食了几块压缩饼干,趁着夜暮的薰风,向峰下走去。
世上最散是黄沙,无水无泥难成塔。
必图鲁峰最奇特,聚沙万仞聳云霞。
自然变幻无穷力,鬼斧神工创奇葩。
伟大祖国最可爱,美景奇峰遍天涯。
昆仑策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