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摘天下
ireadipost.com
好文奇文趣文盡在網摘天下
《戍边拾趣》(2)
《戍边拾趣》(2)
2023-05-14
带刀侍卫123
瀏覽人數:255

作者:逊敬

大漠迷路
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六         

天亮了,谢副政委,要求大家吃几块饼干,喝几口水,继续赶路。

我们这支被风吹跑了衣服的队伍,光着身子,在戈壁大漠里走了一程又一程,疾风卷着黄沙,一直没有停止过!几个小时后,我们突然发现前边有帐篷和骆驼的影子。“看啊!快到了!”谢副政委喊道。大家顿时又兴奋起来,欢呼着、跳跃着向前奔去!眼见快到跟前了,谢副政委猛地喊:‘‘卧倒!”队伍“唰”地全部卧下,惊奇地看着前边!似乎有一排人卧倒在掩体里,黑乎乎的枪口对着我们!“怎么回事?”大家惊呼。“可能是误会了!"谢副政委观察了一会,脱下背心挥舞着喊:“你们是送弹药的吗?我们是接运弹药的!我是谢政!谢副政委!”

“啊!是谢副政委啊!我是徐林述!”对方的人立即站起朝我们迎来。“我们看到一群光身的人朝我们跑来,以为遇到了土匪呢!”徐林述一边解释,一边把我们迎到弹药库。谢副政委也向他们解释了衣服被风刮走的经过。他们遗憾地说:“可惜我们这里只有弹药和火工器材,没有衣物。”走到弹药库一看,也只是有一顶帐篷和几峰骆驼,弹药都存在加了顶盖的地窝子里。碰巧,这天有辆汽车刚给他们送来一车水,大家毫不客气地端起他们的碗,舀起就喝,掏出水壶就灌!对方不好意思地说,少喝点吧!这是我们好多天的用水呢!我们不好意思地把碗放下,歇息了一会,掏出压缩饼干吃了顿午餐。看到弹药已准备好,我们便背驼人扛地踏上了返程。

喝了水,吃了饭,小分队的人个个精神焕发。新上路的骆驼,也双峰鼓鼓,高昂地扬起了头。转瞬之间,分队已走了两个小时。走着走着,我突然觉得方向不对,急忙喊“报告谢副政委:我怎么觉得方向有点不对!”谢副政委立即停下,向我问原因。我说:“我们来时那道沙梁早该过了,怎么一直没有看到?”队伍停下来四处瞭望,那道长长的沙梁确实没有看到……分队迷路了!茫茫的戈壁,一望无际的沙漠,没有任何方位物,大家只好根据太阳辩别方向,确定前行的路线。经过好一阵争论,终于把行军方向定下来,分队继续前行,直到太阳西坠,星星满天,也没有见到来时的标志性地貌。晚上,大家坐在沙滩上,简单吃了点压缩干粮,又借着空中的北斗星,判断方向,确定明天的路线。几种意见争来争去,大家渐渐地睡着了。又是一夜的风沙,大家已毫不在意,因为该吹跑的衣物已全吹跑,只要把弹药保护好就行了。

不知不觉,天亮了,谢副政委召集大家起来,吃了点饼干,继续赶路,火红的太阳由低向高,大家的背上身上渐渐暴起一层皮,中午该到出发地了,但是四周看看,没找到昨天出发时的影子!大家异口同声地说,看来,我们还是迷路了!大家背向太阳,又分辨了许久,由于不知自己所处的方位,很难确定准确路线。谢副政委说,如果有个测向仪器就好了!可惜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大戈壁上行军,只能估计个方向走了。我们是由北向南来的,现在一直往北走就没错!于是,小分队又出发了。

大家在茫茫戈壁上走啊走,我突然发现远处有个水泥桩,我用力眨眨眼,仔细看了看,马上惊呼:“我们到国界碑了!”大家认真辨认,真到边防线了!一辆苏军吉普从远方而来,他们车上架着机枪。小分队也飞快地掏出武器,谢副政委喊:“全体向后转,谁也不许越界!我们部队离边界很近,有了这个标志物,我们返回的路线就好找了!”大家急忙列队向回走,偶尔回头望望,远远看到:来到边防线的苏军好奇地望着我们这队行人,弄不清我们是干什么的。他们只好在国界那边,睁大眼睛,不停地交头接耳,应该是在讨论分析。

迷人的气浪
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七

离开边界碑,我们抓紧赶路,太阳越升越高,大地慢慢又热了起来。中午,骄阳当头,天气炙热,脚下的沙砾也晒得烫人,携带的蜡烛融化了,胶鞋烫得变了形。由于缺水,人人的嘴唇都暴起了一层皮。在这无草无树的戈壁大漠里,小分队好像被罩在了火炉里。大家想拉个歌鼓鼓劲,但是只看到指战员们兴奋地张口闭嘴,就是听不到声音。大家干得嗓子像冒火,怎么想吼两句,也出不来声音了!

十二点半,谢副政委让小分队停步午餐。坐在沙砾上,觉得身下发烫,水壶里的水,多数已在路上喝光,硬邦邦的压缩饼干,嚼在嘴里,难以下咽。谢副政委让人拿出温度计在地上量了量,放到沙地上73度,放到石块上很快爆表。如果带个鸡蛋,摔到石板上,肯定没一会儿就熟了!谢副政委笑着问:“大家可读过《烈火金刚》?”队伍中立即响起:“我们今天就是的!”号声,小分队顶着骄阳又出发了。

小分队在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上,顽强地前行着。天气太热,水没有了,大家干渴得要命。突然,有人喊:“快看,前边有个湖!”大家放眼望去,只见远处果真有个湖泊,碧波荡漾,烟雾浩渺!‘‘有水喝了!”大家顿时兴奋得双脚生风,飞速向前赶去。五六里路迅速过去,可是湖水没有了,脚下仍然是戈壁连着戈壁,根本没有湖水的影子呀?!

就在大家气馁时,有人抬头前望,又惊喜地喊道:“看啊,湖水在前边呢!”大家向前一望,果然前方有个湖泊,湖水蔚蓝蔚蓝的。“原来是我们看错了啊!”大家飞起双脚,又向前跑去。五六里的路程飞奔而过,还是没有看到湖的影子!大家累得坐在地上直喘气,可是有人远望,仍看到一个清澈的湖泊就在前头。是我们眼花了,还是大戈壁戏弄我们?指战们百思不得其解。

我从书上看到:“这种景象是由于戈壁滩的气浪形成的感官错觉。”谢副政委让我不要说出来。当大家知道这个道理时,我们的目的地也已经快到了。谢副政委感慨地说:“多亏这气浪给我们加了油,我们快到目的地了!”

我将这一情况写成了一首打油诗,题目是:《憧憬激人劲信添》—

戈壁万里如海滩,卵石地上露宿眠。

梦中飓风呼啸至,被服脸盆刮上天。

铁锅油桶当空舞,十辆卡车九辆翻。

追衣沙石似雹击,天亮多数光身还。

皮青脸肿冷风袭,姜汤一口抵严寒。

近午温度渐似火,石上烤饼做美餐。

携水昨夜全耗近,一个土豆百人传。

远处忽现大城市,楼台湖水车马喧。

战士雀躍奔仙境,沙市己没尘雾间。

气馁放步抬眼望,远处湖水又蔚蓝。

顿觉双腋生飞翼,眨眼八里抛后边。

觅遍四处无水迹,新塘碧绿又在前。

始知幻影气浪成,赤地气象也万千。

人生犹如穿戈壁,憧憬激人劲信添!

带核的导弹
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八

运送弹药的任务完成后,我回到连队,积极投身于设防工作。由于环境艰苦、任务繁重,许多人觉得,在这人迹罕至的戈壁大漠中设防,没有意义。我有空就给大家讲卫青、霍去病立功大漠的英雄事迹,讲述二战初期由于苏联忽视设防,致使德军长驱直入、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教训。反复说明,我们脚下的这片浩瀚的大漠,极利于装甲部队机动。如果我们不设防,敌军两天时间就可进至古浪峡,向北切断新疆与内地的联系,向南直出景泰川,威胁首都右翼!这些故事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守边的热情。二工区(即师部)来这里蹲点的毛德善科长也听得很认真。

六十年代,是边防部队紧急战备最多的年代。战备搞多了,有的人习以为常,就不再那么认真了。1966年10月25日,连队突然接工区(即师部)文化科电话,要抽调我去执行一次任务。我于26日早晨即赶到工区,文化科长毛德善告诉我:明天部队要进行一次紧急战备,部队的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拉出去,一个人也不准留下!医院和后勤机关,勤杂人员是个重点,工作比较难做。他蹲点时看到我会做思想工作,所以指名抽调我来帮助做好这项工作。听毛科长的口气,已没有商量的余地,我只好痛快地答应下来。我报到后,即投入动员工作,经过大半天的努力,绝大多数人表示坚决服从命令,听到指令就走。但是,医院的病号却有很多人想不通。其中,一位阎姓老兵坚决不同意参加。他说,战备就是演习,我参加多了,哪一次敌人真的来了啊?现在我病情刚有点好转,就千万别再折腾我了。我耐心地给他讲宁可备而未用,不可用而不备的道理,他一直想不通,其他病号也跟着起哄。最后,我用几次敌人要来,因我们战备工作做得好,他们才没敢过来的事例教育他。并同他说:要不是我们准备得好,敌军就真的就过来了,而敌军真的过来,伤病员最有可能被俘虏!经过反复工作,他们终于想通了,按照要求,开始做明天战备的准备。

10月27日拂晓,警报响起,部队全体集合,向东北疾行。十月底,在内地,还是秋高气爽的日子!可是,在边防,早已是唐诗所说“胡天八月即飞雪”的日子,大家头戴皮帽子,身穿皮大衣,脚蹬大头鞋,沙沙不停地在沙滩上走着。医院伤病员,有的坐担架,有的乘车,有的骑骆驼,那位阎姓老兵也在轻病号队伍中,拄着拐棍,一瘸一瘸地向前走。十点左右,部队来到青山头,翻过山,在山后集合。大约十点半,山坡上传来防核袭击的命令,一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。“披白色床单,卧倒!”的口令迅速下达,所有指战员,披上白床单,迅速卧伏在地上。静默了不一会,突然大地上传来一声隆隆的惊雷,远处,一个巨大的火球向高空飞去!五分钟后,信号弹升空,敌情解除,部队原地带回。

这次把部队全部拉出驻地的原因是什么?返回的路上都在深思。我忽然看到毛德善科长在队伍里偷偷地笑,嘴里还轻轻念叨着:“先睹为快,先睹为快!”我便悄悄凑上去问他,毛科长连连说:“保密!保密!”我和几个担负宣传的同志也拿捏他说:你不告诉我们,以后再借调我们就不来了!毛科长只好悄悄地说:“我们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导弹核试验!”

啊!我们顿时明白了,把部队拉出去,是担心万一不成功,会伤及部队!想不到第一次就如此成功!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,嘹亮的口号声,震撼了大地!我情不自禁地吟打油诗一首,赠毛科长—

一闻真相喜欲狂,

万岁口号震天响。

从此不畏核讹诈,

对付两霸有新方!

罕见的团鱼
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九

深冬,连队派我到团集训队参加集训。一天晚餐后,我们刚放下饭碗,边防突然响起几颗信号弹,红绿的颜色划破夜空,打破了戈壁的沉寂。

“有敌特入境!”集训队响起了紧急集合号。马队长传达上级命令:“迅速前往,展开搜索!”集训队以急行军速度赶到边界,边防团的部队早已到达,经过分工,一齐展开拉网式搜索。顿时,戈壁滩上,小沟坎里,骆驼刺丛下,手电筒、探照灯的光柱,交相辉映,指战员们一片地带、一片地带的搜索。隆冬的寒夜,朔风呼啸,边疆的气温下降到零下四十多度。大风吹到脸上身上,彻骨的寒冷,口中呼出的热气,瞬间在帽檐边上凝成一层白霜。大家顾不上搓搓手、跺跺脚,只是悄无声息地睁大双眼,细细地寻找着每个可疑线索。黑夜中只是偶尔听到指战员枪刺的撞击声。这不由使人想起唐朝岑参的诗句:“夜间军行戈相拨,风头如刀面如割。”

天渐渐亮了,前边传来消息:“发现敌军遗弃的军备物资!”喜悦的欢呼声随着寒风飞沙,迅速传遍了搜索的队伍。经过分析,认为越界的敌人已经返回,各部队带回。

追击了一夜路程,距离营区已经很远,狂风扬着飞沙,也使人方向难辨。我们整好队伍,估摸着向南的方向前进。太阳慢慢升高,很快就是上午十点了,大家的肚子饿得咕咕叫,嗓子更是干渴得冒烟。“昨晚忘记带点粮水了,这返回的路程还远着呢,能找到点吃的或喝的就好了!”马队长有点愧疚地说。

就在这时,发现我们已走到弱水河滩。大家立即兴奋起来:我们可以在河里找点水喝!但谁知道,弱水是条季节河,每年七月祁连山的雪水融化后,才能流入,但九月份就断流了。而且这里是一片沙滩,水沉淀很快,河里有流水的季节也就是一两个月。现在哪里还有水啊?!这时有人提议:河水来时,水里总有魚,河水干枯,鱼会渴死在河谷的低洼处,我们拣来烧烧吃也好。大家一听有理,一起顺着河谷找去,可是走了十几里,也没见到一条干鱼。看来,鱼是找不到了,部队实在又渴又饥,有人提议:河床里水脉总会浅点,我们深挖一下,看看能不能挖出点水来?大家说干就干,找来棍棒挖了好久,除了黄沙就是黄沙,哪里有水的影子?

我生气地在岸边挖了几下,没想到一个圆圆的沙球滚了出来。我好奇地掰开,一股水流了出来,一条鱼倦缩在里边。我顿时明白了,这是鱼在水尽前,自己做成的泥团,里边能存上一定数量的水,它借以躲在里边,度过漫长的寒冬和春天,待到来年夏天,雪水融化流来时,河水冲开泥团,鱼儿又在水中畅游、戏嬉和产籽。同志们都围了上来,看着这一大自然的奇迹!看到有了这种团鱼,既能解渴也能解饥,大家纷纷在岸边抓起来。没多久,就挖了一大堆泥球,小的像苹果,大的竟有篮球那么大。同志们每人抱起一个凿开,连泥带水地喝下去。接着,又拣来几捆柴,把魚烧来吃,味道很香。大家都感叹这团鱼生长的不易,所以吃了几个,就恋恋不舍地离开河滩,飞起双脚,继续向营区前进!

路上想到团鱼的生存方式,感慨万千。我不由地口占了一首打油诗,题目是《物择天华竞生存》—

鹰击长空寒风凛,

猛虎威武畏猎人。

黑熊冬天少食物,

只有冬眠树窟蹲。

黑河六月方来水,

便有鱼儿游成群。

秋末团泥盈滴水,

入土藏至来年春。

万物生长都不易,

各择天华竞生存!

守株待鸡

—《戍边拾趣》之十

初进戈壁,缺水无菜,顿顿吃压缩饼干。汽车运来的水不干净,需要烧开才能饮用。戈壁滩全是光秃秃的沙砾,为了找到烧开水的草,我们在戈壁大漠四处寻找,终于在一个沙滩上发现有稀疏的丛丛骆驼刺。这种植物一棵就像一丛扫帚草,浑身长满刺。我们一棵一棵地铲下来,拖回连队当柴用。

就在我们铲到第三丛时,突然几只鸟跑了出来,飞快地向远处跑去。它们的颜色,与淡灰色的沙砾几乎一样,每只都比鸽子还大。我在书上看过,这种鸟叫沙鸡。

回到集训队,我同马队长说,他不相信这戈壁滩上还有生物,拿上手电让我与他一起去看看。我们跑了一个多小时,找到了那几丛骆驼刺,打开手电筒一照,那淡灰色的小东西不仅没跑,还歪着头看着我们。队长说,鸟禽在夜间突遇亮光,不敢飞。便上前抓了三只,回到驻地让炊事屠了毛,煮来吃,觉得就是有点柴,味道还不错!

第二天,拉水的车到集训队后已是傍晚,他便约上司机开车去找骆驼刺丛。意外发现了一片生满杂草的低窝地,打开汽车灯向草丛一照,一只只沙鸡更是瞪着眼一动不动。他俩掠开麻袋,一只只往袋里捉,不一会就抓了三十多只。正当两人抓得起劲,突然暴风来了,狂风卷着沙石,吹得天昏地暗。俩人急忙开车返回,呼啸的朔风吹得骆驼草左右摇晃,惊慌失措的沙鸡飞奔出草丛,被狂风吹得一头撞到车皮上。队长看到附近有几根电线杆,有的沙鸡想落上去,因为疾风太猛,一头撞晕在电杆下。

回到驻地,队长同司务长说,以后刮大风时,你背条麻袋,在有草丛的电杆前等着,保证有收获。戈壁滩上,大风天气多,没想到第三天又是一个狂风大作的天气。司务长带上麻袋,早早地来到一根草丛多的电杆下,用条背包带,把自己拢在电杆上。风沙袭击时,他只能闭上双眼。但沙鸡被电杆撞晕的“扑拉”声却时时响起,他随手一抓,就能抓住一只,塞进麻袋里。

一夜的狂风,天亮时才小些,司务长背着麻袋回到集训队。中午,一顿香喷喷的沙鸡肉就端上了大家餐桌。不少连队的司务长也相继仿效,战士们无油无菜的餐桌上多了一份佳肴。我还为此感慨地写过一首打油诗!题目是:

《守株待兔未必痴—观沙鸡》

戈壁有鸟名沙鸡,骆驼刺丛觅籽食。

尘暴起时满天飞,平川如镜无处栖。

唯有电杆似枯木,展翅猛扎当树依。

狂风流速似闪电,一头撞晕甩在地!

因之每当大风起,司务长皆杆下立。

黎明身被麻袋还,各连肉香都扑鼻。

世上规律有千万,守株待免未必痴!

昆仑策网

* * * * *
* * * * *
評論
發表評論
編輯信箱
© 網摘天下  版權所有